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研究课题

建国七十年来 渭南农村党建引领作用的回顾与经验启示 ——以渭南农村党建引领中的优秀人物为例

发布时间:2019-10-08 14:24:24    来源:办公室

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十九大报告指出: “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

一 、建国七十年来渭南农村党建引领作用的回顾

常言说得好,“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渭南农村70年来发展取得的每一步成就,也都离不开农村党建的引领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后渭南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初显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欣欣向荣。渭南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热情高涨,渭南城乡各地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渭南人民积极投身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1958年伴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贯彻落实,到60年代中叶,大寨依靠集体力量改造农田,其经验在全国推广。1973年,渭南地委组织各级干部赴山西大寨学习。之后,回到渭南平整土地,改造农田。其中双王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刘述贤带领干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开展科学种田。实现“百亩方田林网化”和“百亩三井”的建设规划。扩大灌溉面积1000多亩,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同时,在村上组建了“科学种田试验小组”,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间作套种技术,率先在种植业上发展立体农业。使该村逐步摆脱贫困,奔向富裕。1970年9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把双王村的成绩总结为:“渠井保险水利化,块块土地园田化,主要作物良种化,间作套种科学化。”双王成为全省全国农田基建和科学种田的农业先进典型之一。

(二)改革开放以来渭南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得到推广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国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户经营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实施,使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发展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79年,陕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渭南也逐步推进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渭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02元,比1978年增长54倍,年均增长12.5%。与此同时起到模范的带头作用的典型代表人物也越来越多。

1.农村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力提高,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不断完善有很大关系。 1987年11月1日,党的十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对农村基层党组组的成立条件进行了规定,“要求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基层单位,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渭南市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生很大变化,党的组织设置更加灵活,对流动党员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全市几乎所有村都建立了党组织。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同时,会议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的任务与要求,强调了“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典型代表原临渭区杜桥街道五里铺村党总支书记有雷仁义。他常说:“你为群众谋利益,群众就支持你,你就如鱼得水,没有做不成的事。”他带领五里铺人艰苦创业,壮大集体经济,1993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2亿元,人均收入2万多元。富了不忘帮穷,雷仁义发动大家以富帮贫,与严峪村结为友好村, “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林、粮、果、牧四个千亩商品生产基地,实现人均千斤粮,千元钱”。1994年冬,他又在大荔县移民库区找了一个穷亲戚---任兴村,结为新的致富村子。1994年10月雷仁义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199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合阳县保宁村党支部书记马光行,他以身作则,在党员中开展“四包两参与”活动,在全村开展“五爱一争两创”活动,带领党员群众艰苦奋斗,破旧俗、搞基建、兴产业,村人均纯收入从1986年200多元增加到1995年1250元。《陕西日报》曾连续报道马光行同志带领保宁村广大众脱贫致富的事迹,省委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基层党组织向保宁村党支部学习。1992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当好“领头雁”》为题报道了马光行同志的事迹。1994年,保宁村被陕西省委命名为奔小康先进基层党组织。

2.党的十六大确立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这一时期主要以“三农”问题为重心,努力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同步推进。特别是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村农民致富、密切联秘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1]

其中韩城市芝阳镇东英村党支部书记郭孝义,他的座右铭“把一生交党安排”“不管啥事,都要贴近群众的心、把准群众的脉”。2006年11月21日晚,在为村抽水站拉运水管途中,因过度劳累从机动三轮车上跌落,不幸以身殉职,年仅50岁。中央组织部将反映郭孝义先进事迹的人物类专题片《心碑永存》评为红星奖特别奖,同时也将郭孝义先进典型作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 推出的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先进典型。

(三)十八大以来农村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提升,越来越强

截止2018年底,渭南市有党总支部1287个,支部11702个,党员293581名。渭南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崭新面貌活跃在渭南乡村大地,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提供着更加坚实的组织保障。全面推广的“党建+电商”“党建+乡村旅游”“党建+创业”“支部+协会+基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方式,使党建工作全面深入到基层角角落落,成为推动基层党组织发展的红色引擎。尤其在这几年的脱贫攻坚中,可以说在每个贫困县都有“拿的出叫得响”的优秀先进党建领头雁,而且也出现了好多“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全面带动。从深层次上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也塑造了一方水土的精气神。

蒲城县龙阳镇东王村张六三在任支部书记的41个年头里,他始终,将“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干部朝前扑、群众才能富”作为座右铭,建立陕西省(龙阳)现代农业园区、东王科技示范园,先后培训村上创新型科技人才50多名,党员示范棚79个,党员帮扶棚42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一举突破2万元大关。40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让他深深地体会到:“你只有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才会把你看在眼里;你只有让群众活得精彩,群众才会给你喝彩。”

白水和家卓村党支部书记马俊,带领和家卓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美华果业公司“果园托管”成功,党建引领是首要原因。为此他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村党组织将集体经济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大胆创新,探索出“党建+集体经济+产业园区+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和家卓村已经形成了景区与村民、乡村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村62户贫困户免股金成为合作社股东,不仅在村里可以领取务工工资,还可享受年底分红。为此马俊同志2018年1月被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2017年度“脱贫致富带头人”称号。

近年来,为贯彻“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的重要思想,渭南市范围内选派1267名后备干部作为“第一书记”,成了脱贫攻坚一线的“领头雁”,全市20763名有帮带能力的党员都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并在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在基层显著提升。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涌现出一大批党员先锋和先进典型。大力实施“领头雁”素质提升工程,先后举办“抓党建促脱贫”、新任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等各类班次370场,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4700人次、村干部1.6万人次、普通党员5.5万人次。

二、建国七十年来渭南农村党建引领作用的经验启示

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是核心。我们应该努力总结建国七十年来渭南农村党建引领作用的经验,通过不同历史阶段的涌现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总结经验,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可靠的借鉴。

(一)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农村党建引领优势。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会蹄疾步稳。首先,要打造强村富民“领头雁”队伍。人常说班子强,人心齐;班子弱,人心散。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对于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地位至关重要。一定要挑选党性强、作风正派、秉公办事的人进班子,把好政治质量关。同时,要注意选拔有文化、有知识、懂经济、有工作能力的年轻人进班子,把德才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以利于实现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3]其次,要善于树榜样,也要善于学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农村的实际生活工作中,需要榜样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发现农村党建引领的带头人,积极树立其典型。学习榜样关键的是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特别是要树立精神上的榜样,让群众学习榜样所体现的精神,让榜样身上的精神发扬光大。

(二)坚持立根在群众中,筑牢农村党建引领的根基。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4]党的农村干部如果一味地靠地位和权力来树立威信,而不是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密切联系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上来,那是树立不起来的,即使暂时树起来,最终也是靠不住的。4]因此,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该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向群众寻求真理,反对脱离群众; 善于调查农村中的关键问题,解决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事宜; 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谋福祉,真心实意为广大农民谋利益。同时面向群众,不仅是教育群众,还要向群众学习。5]因为,群众、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教育和引导群众,也要主动地向群众学习。其实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好的措施、好的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因为群众的时间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6]

(三)坚定“实干兴村”,提升农村党建引领作用。基层党建不仅要加强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要为群众服好务,让群众满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既是一种精神,更是有担当的体现。首先要有实干的拼劲,有了“干事创业”的激情斗志才能干、才会干、才善于干,把实干的形象在村民心中树立起来,把发展强村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用现代发展理念来发展农村产业。其次要有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务实作风。农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没有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变。但我们的工作方法应当有所改变。7]在基层工作没有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办法,村村有实际情况,户户有具体问题。就需解放思想,意气风发,开拓创新,争先创优。

进入新时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也需与时俱进,系统地回顾历史进程,深刻地总结其基本经验,对实现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其核心领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张亚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