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陕西调研时强调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种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讲话指出:“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转折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2020年2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再次强调:“党中央在延安13年,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寻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要用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陕西要坚决肃清赵正永流毒和恶劣影响……搞好警示教育,引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第一次考察讲话重点强调了延安时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后两次讲话都重点讲到了延安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的集中体现为切入点,借以阐述根本宗旨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内化为全体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观、道德观。在延安时期,党的根本宗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以集中体现。
一、延安时期党的根本宗旨在理论方面的集中体现
1.明确提出并进一步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强调:中国共产党无论何时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和人民利益。1939年2月20日晚,毛泽东在致张闻天的信中,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道德观提出来。在信中对陈伯达的文章《孔子的哲学思想》写下这样的意见:“关于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以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以便与国民党的道德观(国民党在这方面最喜欢孔子)有原则的区别。例如‘知仁勇’,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于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①这是目前从毛泽东著作中能见到的最早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论述。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一切文艺工作者要为工人、农民、士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他认为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要继承,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要改造,加进新内容,使之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②1942年10月,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作《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在会上为22位先进模范人物题词,明确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如“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谋福利”“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等等。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使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共及其军队和一切革命同志的普遍要求与行为规范。 1944年12月15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演说中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③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又深刻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④在中共领导人不遗余力地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的同时,中共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在这个党内根本大法的总纲部分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和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教育人民群众,启发和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常警戒自己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性,必须经常注意防止自己内部的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官僚主义和军阀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在《党章》第一章关于党员的义务第三条规定:“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⑤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中共的性质和肩负的使命的根本体现,是由中共的世界观和指导思想以及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决定的。从政治取向上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生动体现,反映了中共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一切活动,都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为了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政治标准和价值选择。从道德修养上看,它是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道德观的批判继承。科学回答了共产党人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根本性问题,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道德品质和价值体现。
2.把根本宗旨上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理论概括。1943年6月,毛泽东撰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科学阐述了群众路线所包含的内容,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作了理论概括。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最早表述。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⑥在中共七大刘少奇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认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⑦放在这样的高度定位是第一次。刘少奇指出:“所谓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的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的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与被领导的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⑧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中共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刘少奇指出:“我们党的政策和工作方法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不但我们党的政治路线,而且我们党的组织路线,都应该是正确地从群众中来的路线,又正确地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所谓正确的组织路线,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党外群众密切结合的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就是指导方法上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路线。”他进一步强调:“我们要领导群众前进,但是不要命令主义。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但是不要尾巴主义。我们要从群众原来的水准出发,去提高群众的觉悟,率领群众前进。我们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把最高的原则性和与群众最大限度的联系相结合。这就是我们的群众路线。这当然是不容易做到的,但只有如此,才够得上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才配称为一个好的共产党员。”⑨
3.由根本宗旨进而系统形成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毛泽东从唯物历史观高度论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他认为:“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⑩“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⑪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在吸收了以往理论成果基础上,把中共的群众观点概括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些群众观点的确立,不仅彻底体现了中共“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也展示了中共“人民至上”的高尚情怀。
关于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刘少奇指出:“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⑫他批评一些党员干部口头讲的是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一到行动就忘记了群众,忘记了马克思主义。如果对群众利益不关心,以官僚主义对待群众,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纠正、不解决,党性就成问题。他严厉批评了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知发号施令……抹煞人民的权利,甚至要求人民为他们服务,为了自己的享受,而不惜牺牲群众的利益,劳民伤财,贪污腐化,在群众面前称王称霸。”⑬这些不良倾向如果不解决,会严重妨害党群关系,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他要求,在党的队伍里,不论职务高低,也不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人民服务,都是平等的、光荣的。
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善于为人民服务,要服务的很好”。 ⑭毛泽东强调:“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人民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人民之上。”⑮党只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工具。这就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增强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而这种能力和本领只能在投身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去学习提高。
关于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周恩来要求党员干部要面向群众,向群众学习。他指出:“因为领导者本身知识还不完全,经验还不够,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所以面向群众,汲取群众经验,十分必要。”他提出四点要求:“与群众接近和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要与他们打成一片;倾听群众意见;向群众学习;教育群众,不做群众的尾巴。”⑯任弼时在《共产党员应当善于向群众学习》一文中,把向群众学习上升到是否具有坚强的党性的高度,他指出:“为什么说向群众学习,是有关我们有无群众观念及党性纯否的问题呢?因为我们的革命绝不是为着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名誉地位,而是为着基本群众谋解放。而基本群众的解放,又是要他们自己起来动手,才能真正得到的。所以我们在一切工作中,都要从照顾群众的利益出发,从照顾群众的经验出发,从依靠群众的力量出发。要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与群众融成一片。这就是我们所要求每个党员应有的群众观念,同时也是每个党员有无党性的起码条件。”⑰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马克思唯物历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它深化了党的宗旨的思想内涵,奠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
4.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性决定的。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基于对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种客观形势的把握,张闻天在起草会议决议时讲到,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同时也应当成为全民族的先锋队,提出了两个先锋队的理论,这是党的性质的重大突破。决议又讲,既然是先锋队,就应当把那些愿意为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吸收到党内来。两个先锋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党员标准的提出,冲破了过去发展党员的关门主义的组织路线和唯成分论的错误做法。这是非常大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二者是统一不可分的,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党的宗旨体现党的性质。
二、延安时期党的根本宗旨在实践方面的集中体现。从实践上看,延安时期也是中共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构建令人称道的密切的党群关系最好时期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延安时期中共才得以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为什么我党要培育和弘扬延安精神?从本质上看,就是为了真正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贯穿于延安精神体系中的本质属性,是我党坚持唯物史观的历史自觉,是培育、践行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
1.倡导深入实际、力戒空谈作风,呈现“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形象。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做地方工作的同志脱离了群众,不了解群众的情绪,不能够帮助群众组织生产,改善生活,只知道向他们要救国公粮,而不知道首先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去帮助他们解决‘救民私粮’的问题,然后仅仅用百分之十的精力就可以解决救国公粮的问题,那么,这就是沾染了国民党的作风,沾染了官僚主义的灰尘。”
中共边区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联系群众。毛泽东就是联系群众的典范,表现出了非凡而伟大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毛泽东经常通宵达旦的工作。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常常出来散步。在路上只要遇见老农、羊倌、小商贩、赶车人等,都主动打招呼,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每逢年节中央机关都要安排一些文艺演出。毛泽东总忘不了通知周围的一些老乡来一起看,让这些文化生活极端贫乏的农民也饱饱眼福。刚开始,机关干部和部队因为来的比较早,就坐在前边,农民收工晚,就坐在后边。毛泽东知道了此事,就对机关人员说:老乡们生产忙,看戏机会少,路又远,我们要尊重老乡,应该让他们坐到前边来。从此以后,每逢演出,大家就招呼老乡们往前坐。久而久之,这就成了大家都遵守的“制度”。
毛泽东特别善于了解民情、体察民意、解决民困。距延安城西北约4公里处有条小沟,叫小砭沟。沟里住着十几户农民。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个村庄一直人丁不旺,不少媳妇婆姨不生娃,就是怀了胎,也容易流产。所以,几十年过去了,村里依然是十几户人家,几十口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毛泽东回枣园途中路过小砭沟口,见两个上年纪的人拉闲话,才弄清楚他们为小砭沟婆姨不生小孩而发愁。毛泽东马上叫人打电话给延安市委书记张汉武,让他“请中央医院去把水化验一下”,张汉武说“只怕这种小事医院不干。”毛泽东严肃地说:“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人民的疾苦决不是小事,应当让医院派人去。”在市委的配合下,医院派人到小砭沟验水,果然发现那里的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长期饮用,妇女就不易怀胎。中央医院指导群众对水进行了处理,并对群众的疾病进行了治疗。一年后,这个偏僻山村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不顾年纪高迈,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民情,解决困难。林伯渠张贴在床头的座右铭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林伯渠个人的生产计划上附着一首诗:“待客开水不装烟,领得衣被用三年。发动男耕和女织,广辟草菜增良田。……”被一位美国人发现并抄写,后来这个美国人又来到延安,亲眼看见林伯渠种的菜和穿了又穿的补丁衣服,他信服了。有一天傍晚,这位美国人在延河边散步,看见一个青年挑着一担马草从小路上走过来,后面跟着个戴旧草帽的老头,也背着一捆马草,走到跟前发现是林主席,他张开双臂,放开嗓门,对林伯渠喊道:“主席先生!我在这块土地上,从你们的行动里,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1946年,美国纽约《先锋论坛报》记者斯蒂尔访问延安后深有感触地说:“不到延安实在不能深触到中国问题的内脏;到延安使我们对中国问题的认识深化了。我觉得在延安的访问中……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所见到的各种事实,我认为这是货真价实的。”⑱在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和干部争做人民的勤务员,以“甘为公仆耻为官”的价值追求,在人民群众中塑造了令人称道的“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崇高形象。
2.坚持“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
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处、大小,归根到底,看他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消灭日本侵略者,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民,发展现代工业,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才能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解放,才是中国人民欢迎的。”这些精辟的论述明确地把生产力标准理论提了出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具体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垦荒、种粮、植棉作为边区建设的中心任务。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确定了“农业第一”的方针,1943年开荒97.6万亩,1944年开荒100万亩,耕地面积由1938年899.4万亩增加到150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0万石左右。棉花产量由1940年的10万余斤增加到1944年之后的200万斤左右。
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942年秋冬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纠正了一部分干部对地主只讲团结不敢斗争的倾向,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草案》,减租减息斗争持续开展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农民获益,经济和政治地位都有很大提高。正是中共和边区政府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繁荣根据地的经济,通过合作互助,开展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安置难民等途径和措施,推动边区经济发展。同时大刀阔斧地“精兵简政”,解决“鱼大水小”问题,减轻人民负担,使边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事实证明,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共不断走向胜利的铁的定律。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力量之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延安精神实质上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随着中共历史方位的变化,过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的最大优势,而现在脱离群众却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危险。因此,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弘扬延安精神,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我们巩固执政地位,确保长期执政的一个重大问题。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在对待人民群众的理念上。要树立四大理念。一是人民群众是永恒的,而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毛泽东在七大把这个问题讲的很清楚,他说,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同样讲到,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二是党群关系是共产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水可以没有鱼,但鱼永远离不开水。这是毛泽东当年在延安时讲的,毛选里有一篇著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讲到了鱼水关系。三是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民对执政党不是一次选择定终身,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世界上许多老党许多大党丧失了执政地位就说明这个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敏锐性。人民群众拥护我们,我们才会坚如磐石。四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两句话: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要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好务,谋取最大利益。
2.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上。一是要明确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二是避免形式主义,不搞装潢门面的花架子。三是眼睛向下,不要昂首看天。四是牢记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都要合乎人民群众的利益。
总结我们党的历史,起码有这样几大作风要继承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解放思想、修正错误,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作风;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清正廉洁的作风;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作风;民主集中、团结和谐的作风。
3.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上。一是坚持改革的人民标准。二是要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民主与法治的关系。要构建好保护人民群众权力的制度机制。三是要坚定不移的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要肃清赵正永余毒,并结合魏民洲、冯新柱、钱引安、陈国强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搞好教育,引导干部知敬畏、守底线。
4.在群众工作的能力上。一是要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必须把党的大政方针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二是要提升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把把握中心与兼顾全局结合起来。毛泽东曾讲,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三是提升科学决策能力。要把国家发展战略与民情民力民意相结合。四是提升动员群众,凝聚力量的能力。要善于把宣传教育群众与组织引领群众结合起来。
注释:
①《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7页。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5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⑤《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十六大),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47——49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
⑦《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2页。
⑧《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8页。
⑨《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7——358页。
⑩《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2页。
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90页。
⑫《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4页。
⑬《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6页。
⑭《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9页。
⑮《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⑯《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1页。
⑰《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4——305页。
⑱张香山、孙铭《外国记者看延安》,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811页。
渭南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 王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