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渭华精神

咸林中学——西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策源地

发布时间:2023-03-17 09:43:31    来源:办公室

2020年11月12日,在渭南市华州区延安精神(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上,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梁凤民作了重要讲话,为华州区延安精神(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研究会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梁凤民会长说:“咸林中学是陕西省少有的几所百年老校之一,咸林中学在西北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党团组织,为我们党和国家培养了好多科学家和高级干部,出了几个省委书记。还有咸林中学为渭华起义起了什么作用?红旗同志,你今天当选区上延安精神(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研究会会长,你们研究会要好好地研究一下。”

我按照梁会长出的题目,带着任务, 来到咸林中学。

走进咸林中学大门,一座汉白玉雕塑像,矗立在我的眼前,这是咸林中学创始人、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伟大的教育家杨松轩塑像。

杨松轩是陕西著名维新派教育家刘古愚先生的学生,早在戊戌变法浪潮中,他就组织“友仁学会”,蒙发了团体兴学,教育救国,启迪民智的思想。他任过陕西军政府教育司次长,旧政府议员、副议长。但他对旧统治的黑暗腐朽深恶痛绝,辞职离去,回到家乡办教育。为办好教育,他去上海考察办新学,到天津和张伯苓交流,东渡日本学习先进办学理念。

     1902年,杨松轩就在他的家乡,少华山簏的龙潭堡村办起了蒙养学堂。1907年,办起了咸林中学。为了改旧制,办新学,他委托在北京大学上学的长子杨钟健为学校推荐老师。杨钟健,古脊椎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博物馆学家。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挂着3个人的画像:达尔文、欧文、杨钟健。他是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杨钟健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组织陕籍学生成立“共进社”,创办《秦钟》杂志,参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结识了一大批先进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他把魏野畴、王复生等推荐到咸林中学任教。

魏野畴,北师大毕业,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加入地下党组织。他从风起云涌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中走向咸林中学。

魏野畴是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也是在陕西乃至西北在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这个学校就是咸林中学。

在杨松轩的支持下,魏野畴在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开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近代史,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为学校带来了新思想,新文化,学校充满活力。

咸林中学成为陕东最高学府,不仅华州、渭南地区各县,还有陕西西府、商洛,以及山西、河南的学生也纷纷到咸林中学上学。魏野畴成立了咸林中学地下党支部,发展进步青年入党。

这些青年学生在咸林中学接受了新式教育,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党组织,毕业后,把革命的火种洒向陕西,带到西北,传播全国。

咸林中学为我党培养了好多干部,不少成为我党的高级干部。

我驻足在咸林中学知名校友群雕像前:潘自力,曾任陕西、宁夏省委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朝鲜、尼泊尔、苏联全权大使。高克林,曾任绥远、山西省委书记,西北局书记,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顾委委员。吉国桢,曾任河南省委书记,在革命战争年代壮烈牺牲。严佑民,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抗日名将胡琏、马励武、雍济时,解放军将领林毅等等。

我凝视着这些咸林中学校友群雕像,思潮起伏,咸林中学,百年风雨,百年辉煌。

我走进咸林中学校史馆,一块醒目的板牌,引人注目,这是毛泽东同志给咸林中学创办人杨松轩长子杨钟健的亲笔信。早在“五四”运动以前,毛泽东和杨钟健在北大就相识相交,这封信是1921年9月29日毛泽东写给杨钟健的。杨钟健推荐毛泽东到咸林中学任教一事,虽未成行,但这成为咸林中学历史上一段遗闻轶事。

我静静地查阅着咸林中学的校史资料,每查到一个名字,都使我心潮澎湃,一个个人物浮现在我眼前。

雍济时,咸林中学毕业后,考入黄埔四期学习,加入国民军,在第26军33师195团任团长,率团参加淞沪抗战。他勇猛顽强,与日军血战,他高喊:“以铁锨作利器,以战壕为棺材。”击退了日军几次进攻,不幸颈部中弹受伤,但他继续坚持指挥作战,终因失血过多,阵亡殉国。雍济时灵柩运回华县,咸林中学、少华女子中学师生及各界人士和群众举行悼念活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他题词“中流砥柱”。监察院长于右仁也题词。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题词:“为国成仁”。国民政府授予他为国家烈士,追授少将军衔。

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国家公布了著名抗日烈士英名录,第二批一共600名,雍济时将军名列其中。

我在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时,带领机关干部为雍济时将军清明节扫墓,要求年轻干部学习雍济时将军的爱国牺牲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我翻阅着微微泛黄的史料,这静谧谧的校史馆,让我热血沸腾。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著名作家丁玲、著名诗人艾青带领文化工作团来到咸林中学,宣传抗日。

咸林中学师生爱国热情高涨,千余人走上街头游行,宣传抗日。不幸遭遇国民党匪兵枪击,4个学生中枪当场死亡,4个学生中枪成为重伤。这就是著名的“卅元惨案”,因为发生在1941年元月1日,时民国三十年。咸林中学师生为了抗日,为了爱国,为了真理,不畏反动政府和反动军队的血腥镇压,通电全国,得到全国教育界、学界和各界群众的声援和支助,最后取得胜利。

为了不忘惨案,纪念伤亡学生,咸林中学修建一座“正义楼”。旨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抗日爱我国家之正义。

正义楼前石榴红,风景路边槐花香。咸林中学,这座西北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策源地,陕西党团组织建立最早的地方,陕西课堂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都在这里。

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诗云:“宝莲开华岳,仙树出咸林。”

咸林中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丰功伟绩,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咸林中学30周年校庆时,张学良题词:“ 菁莪造士。” 杨虎城题词:“ 继往开来。” 邵力子题词:“ 成德达材。” 1930年,杨虎城专程视察咸林中学,并亲拨经费,支持咸林中学发展壮大。而今咸林中学已是陕西省示范高中。

在陕西乃至西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党团组织的建立,不能忘记咸林中学,也不能忘记创办咸林中学的杨松轩。

2021年5月8日,我来到少华山脚下,龙潭堡村旁的杨松轩陵园,拜谒杨松轩先生。

这里,苍松翠柏,绿树成荫,碑石林立。杨松轩先生的墓碑,“松轩墓” 是启功题字。张伯苓(南开大学创办人)撰《华县杨松轩墓表》。于右仁(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书丹。马衡(考古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长)篆额,李书华(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撰铭。

蔡元培(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撰《杨松轩君家传》,并为杨松轩之父、之母墓表撰文。杨松轩之父墓表中的铭文为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撰。

蔡元培、李大钊、张伯苓、于右仁、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李书华、马衡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巨人,他们通过上述这些文章向世人宣传杨松轩的教育思想,介绍咸林中学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表明了咸林中学在开创中国现代教育历史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重大影响。还表明了咸林中学是在西北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成立党团组织的。

这些原石刻碑文已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1982年被收藏于西安碑林。2002年重修松轩陵园时,这些碑石墓表另刻石碑,立于园内,供人瞻仰。

松轩陵园重修峻工时,我时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松轩先生之后代杨涛同志诚请我题词,我很受感动,写了“少华三杨名远扬,华州更待人才出。”也刻石忝列其中,上句表达了我对杨松轩、杨钟健、杨叔吉(医学家,抗战时为国民军陆军十八军医务处长,救治了无数抗战的受伤官兵,解放后任西安红十字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的怀念和敬仰。下句是我希望咸林中学继往开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我来到渭华起义纪念地,瞻仰渭华起义纪念碑,参观渭华起义旧址,聆听讲解渭华起义的故事。

梁凤民会长说:“渭华起义爆发与咸林中学有什么关系?起了什么作用?”

我在思考,咸林中学的创办,启迪了民智。咸林中学以改旧教育的模式,发展新式教育,不再是四书五经,开设国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新学新文化新思想使民众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觉悟。

咸林中学的发展,受教育的人愈来愈多。咸林中学为了让穷人的孩子能上学,实行半工半读,校办作坊、校有土地让穷人孩子做工挣钱,既挣钱又上学。这些学生毕业后又到村上去办学,再发展教育,华州教育在咸林中学的带动和辐射下,甚为发达。

咸林中学在陕西乃至西北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党团组织,发展进步学生入党,为党培养干部,如潘自力、高克林、吉国桢、钟师统、陈述善、杜松寿、李维屏、马步益、苏士杰等,这些学生都参加了渭华起义。

1928年潘自力任中共陕西省省书记,陕西省委决定在渭南县、华县组织渭华起义。潘自力就是渭华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高克林担任渭华起义时的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参谋主任。

咸林中学启迪民智,为渭华起义奠定了社会基础;咸林中学广招学生,为渭华起义准备了群众基础;咸林中学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渭华起义作了理论准备;咸林中学发展地下党员,为渭华起义培养了骨干,输送了干部。

咸林中学和渭华起义是紧密相联的,咸林中学为渭华起义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杨松轩到咸林中学,从咸林中学到渭华起义,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轨迹,是一条革命道路的轨迹,是一条红色基因传承的轨迹。

我非常热爱咸林中学。我父亲是解放前从咸林中学毕业的,解放后入陕西省行政干部学校学习,曾在陕西省商业厅、省百货公司工作,他1962年回乡支援农业,是一位有着6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我是1977年在咸林中学更名为“五·七”大学时在英语师训班学习。我儿子、儿媳、女儿都是咸林中学学子。我们一家三代人与咸林中学都有着深厚的关系和感情,我们非常热爱咸林中学。

2009年4月3日,我带领县人大机关干部到渭华起义纪念地,拜谒革命先烈。忽然听到有人喊:“救人啊 ! 快救人,小孩落水了。” 我回头一看,一个小学生落入水湖中,我赶快跑过去,不顾初春的寒冷,跳入水湖中,救起落水儿童。

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陕西日报》《渭南日报》《民声报》《华商报》等很多报刊媒体报道了这件事。被救小学生的学校和家长,敲锣打鼓,给我送来了锦旗,称我为救人英雄。我觉得,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就要学习渭华起义先烈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忠诚于党,热爱人民。

在今天的新时代,我们一定不忘初心,肩负使命,沿着红色轨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做贡献,再创辉煌。

                        

                                       作者系渭南市华州区延安精神(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研究会会长  王红旗



    打印